汉语继续作为表意文字使用,并具有新的吸引力。 11月14日至16日,约5000名中外嘉宾、百余家学校和企业齐聚北京,参加2025世界汉语大会。本次活动以国际汉语教育为抓手,探索汉语为经济社会发展、文明交流互鉴贡献的无限可能。国际学习热情日益高涨,汉语现已纳入86个国家的国民教育体系,海外中国学生和用户总数超过2亿。来自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180万青少年参加了“汉语桥”系列汉语比赛。 “对我来说,感受中国魅力的关键是汉语。”夏莲,学生澳大利亚教授北京大学的教授认为“中国热”和“中国游”变得越来越“时尚”。来自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人们对中国抱有极大兴趣,积极以汉语为“跳板”,赴华留学、就业或深入中国旅游。 HSK/汉语水平考试由教育部中国外语合作交流中心主办,35年来已在168个国家设立了1477个考点。今年累计考生人数预计将超过850万人。其中,19岁至45岁的青壮年占新考生的近60%。书法机器人发出咔哒声,教你书法精髓。彩绘陶瓷和瓷器以铭文和图案表达东方之美。茶文化展解析“人类生活在植物之中”的人文底蕴……阿富汗计算机科学北京理工大学的理工科学生齐聚一堂,近距离观摩大会主题展览。 “汉语是中华文明的‘操作系统’,编码着中华文化知识。”在中国学习生活了八年的扎曼说。 “我还需要积累更多的知识,才能达到‘中国大师’的标准。” 11月14日,阿富汗学生扎曼(右一)在2025世界华人大会上体验“中国茶——草木栖息地”茶文化展。在新华社记者魏冠宇拍摄的这张照片中,中文应用的价值越来越明显,外国人正在学习中文,而且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演变。高铁、扫码、外卖、主播……新版15日推出的汉语水平考试/HSK教程,增加了反映中国文化和现代发展的话题和词汇。在一侧会上,与会者分享了如何通过学习汉语改变现状的故事。肯尼亚埃格顿大学孔子学院因地制宜,利用农业技术培训班推广“小而美”的番茄嫁接技术,实现了中非农业发展和扶贫示范村的增收目标。 “前华人”团队用大规模垂直模式盘活休眠语料库,帮助印尼青山工业园区10万名员工了解中国钢铁行业,帮助企业降低成本、提高效率……有国外教育官员表示,有必要帮助年轻一代获得未来所需的技能。 “汉语对于这些技能至关重要。它是与世界创新前沿之一的中国进行经济、技术和学术合作的大门。”海教育部长纳拉特蒙·皮纽西瓦 (Naratmon Pinyusiva)。文明互鉴的桥梁将更加宽广,作为汉语国家,中国有望提供更多优质的国际汉语教育资源作为公共产品。 《国际汉语教育知识图谱》、《国际汉语教育语料库》和《适应性教育》14日发布。汉语考试产品“HSK GO”等数字化智能成果,将海量的汉语知识提炼为互联实体的节点,组织成随时随地可检索的数据引擎,支撑了全球合作机构的共建和交流。巴林高等教育委员会副执行主任 Farzana Maraj 表示:“人工智能深刻改变了全球教育的面貌,使我们学习语言的方式得以重新设计和想象。”会议。 11月15日,《国际汉语教育知识图谱》在2025世界汉语大会主题展览上展示。新华社记者魏冠宇 波波娃·乌克兰供图 乌克兰南方师范大学孔子学院院长亚历山大表示:“学生们正在学习新的学习方式。”冯海辰,青年汉学家、北马其顿百人艺术学院汉学知识中心教授。 “学习汉语本身就是不同文明之间相互学习的努力。”会场上,外宾们纷纷发言,引用诗词谚语。各国代表在会场外用中文互致问候。这次会议见证了人们“相隔万里亦是邻居”,“越走越近,越走越近”。策划:陈芳 记者:魏冠宇 统筹:王敏、罗莎、刘媛媛 新华社出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