让我们保持文化活力并普及旅游业。青海海东文
栏目:行业新闻 发布时间:2025-10-22 12:19
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将面包绣、刺绣技艺变成精美的旅游工艺品,销量连年增长。农民们将富硒蔬菜、自产酸奶包装成“旅行纪念品”送给来自山里的人们。乡村房屋经过改造升级,成为“河湟式民宿”,让游客体验“住农家菜园,吃他家菜”的舒适。文化与旅游的融合,让越来越多的村民走上了吃“旅游菜”增收之路。 近年来,青海省海东市提出文化与旅游全面融合的目标,以“突出文化、旅游塑造文化”为抓手,“利用”沉睡的文化资源,打造“大众化”的特色旅游产品。这不仅推动了文化旅游产业成为新能源经济增长的原动力,也使得高原城市焕发出活跃发展的活力。 春节期间,特色“十大”戏剧演出,涵盖管乐、民间艺术、秦腔、花儿等艺术形式,成为市民和游客过年“必看”的文化节庆。 “百龙千狮迎新春”河湟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社火表演充满了新年气氛。数以万计的市民和游客涌入这座城市,充分体验河湟农业文化的新鲜魅力。活动场馆成为春节期间最热闹的“文化地标”。 他们成功演出首部大型歌舞诗词剧目《刀岛河黄》和原创花艺剧《兄弟白牡丹》,不仅填补了市级剧目空白,更将民族迁徙历史和民族文化带入了舞台。河湟地区的民间绘画走向舞台,成为富有感染力的艺术形式,成为河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标杆。 青海丝路呼儿艺术节以“传承黄河文明,弘扬黄河文化”为主题,策划了开幕式演出、原创呼儿戏表演、非遗技艺展示等10大活动,成为网友热议的“文化话题”。 利用“文化和自然遗产日”、“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”等节日,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、遗产工艺品展览以及花儿、秦腔、皮影专场演出,充分展示海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保护成果。 海东市正发挥“兰西城市群”的中心区位优势,打造开拓“郊外游”和“周末游”市场,定位明确,创新推出“周末休闲,去海东”文旅消费品牌活动,让“海东文旅”成为周边城市游客的“首选出行选择”。 海东市围绕“去哪里、怎么去、吃什么、玩什么、看什么、住哪里、带什么”等重要因素,聚焦山水特色自然、海王美食、海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等。推出土特产、景点、活动、精品路线、乡村旅游、星级酒店、优质民宿、网红报名点等十大板块吸引游客。西宁、兰州、临夏等周边地区民众周末来海东市休闲度假,促进消费扩大、品质提升和现代化建设。 聚焦大型体育赛事提升城市形象,促进产业发展,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。全面提升“体育+冰雪”水平,持续扩大冰雪旅游产品供给。赤库洪湖国家公园、乐都库坦滑雪场等6个冰雪运动设施共推出35个冰雪旅游项目,与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振。 举办青超联赛主办单位海东联赛的主场比赛以及BA青年冬春季集体篮球赛。球迷可以在场馆观看比赛,赛后品尝正宗的河洪美食,游览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,感受河王文化的独特魅力。由于体育与旅游深度融合,“看比赛、游海东”成为新趋势。 活动期间,“农业、体育、文化、旅游”将深度融合、穿插举办精品展销、直播、非遗展示等专题活动,推动“传媒、文旅平台、农商戏等”“五业”融合良性交流、合作发展。 打破“文化旅游只是为了观光”的传统理念,海东市着力打造“文化旅游+农业+体育+商业”多元一体的生态系统,让产业链带动地区、富民。 1-8月,青海省海东市接待游客2309.61万人次,比上年增长20.33%。旅游收入641.9万元,比上年增长20%。前三季度,接待游客2393万人次,旅游收入预计达69.7亿元,同比增长超过20%。
服务热线
400-123-4567